2025年春節,明月千古情景區以“非遺+科技”的雙重魅力,為游客呈現了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。全新升級的《明月千古情》演出與“狂歡中國年”非遺主題活動雙線并行,不僅為游客呈現了“可看、可感、可玩”的視聽奇觀,更以沉浸式體驗激活千年文化基因,為傳統文化傳承開辟新路徑。這場文旅融合的“破圈”實踐,吸引了數以萬計的游客前來感受中國年的溫度與深度,正書寫著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的時代答卷。
全新《明月千古情》——文脈千年傳古韻,科技萬象啟新境
作為明月千古情景區的核心演出,《明月千古情》在2025年春節迎來了全新升級。演出以宜春文化為魂,科技美學為翼,將千年文脈與現代科技完美結合,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體驗。
穿越時空,對話古今,唐代文豪韓愈化身“時空旅人”,以《秋字》詩篇為引,串聯起千年情緣。新版《明月千古情》中,他以“時空紐帶”的身份,將宜春先民制陶漁獵的石器文明、嫦娥后羿的天地守望、夏云姑的曠世情緣、紅土地的英雄贊,編織成一幅流動的史詩畫卷。
視覺盛宴,震撼升級,新版《明月千古情》用科技賦能藝術,重塑了一場沉浸式的視聽盛宴。明月皇后“溫湯沐浴”后,一字雨簾從天而降,宮廷女子翩然起舞,儀態萬千、美輪美奐,水光瀲滟間,南宋宮廷的極致美學躍然眼前。3D威亞技術亦托起后羿射日的壯麗想象,霧森系統勾勒出廣寒仙境的縹緲幻境,光影交錯間,觀眾仿若置身神話,觸摸到古老文化的脈搏。加拿大游客馬克不禁嘆道:“這場演出讓我讀懂了中國人的浪漫——神話不僅是故事,更是對宇宙永恒的追問。”
紅色底蘊,大愛無疆,江西從來都是一片載滿深情和信仰的土地。新版《明月千古情》在茶山鶴影中描繪生態詩篇,于紅色熱土上點燃信仰之火,千年文脈與山河氣韻在此交融,化作穿透時空的熾烈回響。風拂青山綠水間,畬族少女輕歌曼舞;映山紅開滿山崗,革命薪火代代相傳。當《十送紅軍》的旋律響起,來自瑞金的六年級李同學輕輕擦拭眼角說:“我們都活在他們守護的歲月里,這份刻骨銘心的犧牲和信念,讓我更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!”
“狂歡中國年”——非遺年俗“活”當下,盛世歡歌譜新篇
春節期間,明月千古情景區還推出了“狂歡中國年”系列非遺活動。從“博物館展陳”到“活態化體驗”,非遺不再是櫥窗里的標本,而是可觸摸、可參與的生活美學。傳統年俗與現代科技相結合,這場年味十足的闔家狂歡,讓非遺真正“活”在當下。
萬人煙花秀點亮了明月山的夜空,游客們共赴星河之約,感受專屬中式浪漫。祭月神、驅邪祟、祈福佑,熊熊燃起的驅邪火把映紅了夜色,舞者腳步騰挪間,仿佛歷史的回響在耳畔縈繞。這場火焰之旅早已超越了簡單的“打卡消費”,觀火把巡游的大學生王晨說:“循著火把軌跡前行時,我突然理解了‘薪火相傳’的深意。”
非遺百戲輪番上演,高蹺財神撒寶、古彩戲法通天繩,每一寸時光都被驚嘆填滿,每一張笑臉都映著傳統的溫度。穿行于古街,風車轉動著舊時光,貨郎車滿載人間煙火氣。年俗不再是過去的遺韻,而是活在此時此刻的熱鬧,是孩童雀躍的目光,是一家人圍坐燈影下的歡聲笑語。“帶孩子剪窗花、做香囊,比講一百遍‘年俗’更生動。”上海游客李女士的感慨,印證了“體驗式傳承”的深遠價值。
非遺,原本就不是封存在歷史里的符號,而是鮮活的日常,在人的雙手中生長,在年俗的歡騰里復蘇,在這一場煙火人間的狂歡中,真正“活”在當下。
山水作幕,科技為翼,賡續文化自信火種
山河遠闊,人間煙火;明月千古,情系中華。
明月千古情景區的非遺盛宴,不僅是一場文旅盛宴,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生動表達。當年輕人在煙花下祈愿“但愿人長久”,在火把巡游中感受“薪火相傳”,在非遺體驗中領悟“匠心精神”,文化自信的種子已悄然生根。
這個春節,明月山下的璀璨煙花照亮了夜空,更照亮了宜春文旅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未來之路。這既是一次科技賦能與文化自信的雙向奔赴,也是一次“節日經濟”到“文化自信”的升華與跨越。當科技賦能讓千年文脈“活”起來,當沉浸體驗讓文化遺產“潮”起來,這里書寫的不僅是一場節慶的狂歡,更是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宣言。
在這場文旅融合的浪潮中,明月千古情景區用沉浸式體驗重構傳統敘事,以創新表達賡續精神火種,書寫著中華文化自信的當代注腳——傳統從未遠去,只是以更鮮活的姿態,與時代同頻共振!
附件: